二、课程英文名称:Geomorpho1ogy& Quaternary Geology
五、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40学时、2.5学分、第二学期
本课程是本科员工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地貌学主要论述各种地貌形态、形成、发展和分布规律;第四纪地质学主要阐明第四纪堆积物的岩性,成因,时代划分,及第四纪古气候古生物、新构造运动等有关理论。地貌学的知识体系也有较为广泛的实用性,如在土地科学、城乡建设规划、水利、交通和港口工程的建设、水土保持等方面,地貌学的知识均可以发挥相应的作用。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教学的主要目的和基本要求是,通过课堂教学和野外实习使员工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和主要工作方法。学会在野外识别主要的地貌类型,判断各种地貌类型的成因、分布规律,一般掌握利用地貌形态判断环境演变的基本原理。解决水文水资源、城乡规划、环境工程、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等遇到的地貌和第四纪地质的基础问题。并能运用到野外实践和相关领域中为目的。
该课程与气象气候、水文学、水文地质学基础等相关学科联系密切,既使员工具有充分的知识和技能准备,又避免某些不必要的重复。
除了课堂讲授外,同时辅以课堂讨论、课堂提问、复习思考题、作业等各种方式进行教学。
该课程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注重能力培养,采用课堂讲授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课堂讲授来完成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原理的系统学习,
除理论教学外,野外地质认识实习是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具体的野外实习,使员工的实践能力获得提高,达到对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较深的理解和掌握。
考核成绩:课程结束后安排统一考试,理论考试为卷面笔试(闭卷)考试(其中概念题20%,问答题50%,分析题30%)。
选用教材:《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曹伯勋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王飞燕主编,《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杜恒俭等编,《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地质出版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八章 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定与环境参数研究方法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掌握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及与其他学科关系;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二)课程的内容
(三)本课程主要学科发展概况
(四)课程知识的应用价值
掌握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第四纪的分期与沉积物特点及成因。
地貌形态及其研究方法;地貌的成因问题;地貌年代确定方法;地貌发展理论;中国地貌特征。
二、课程内容
(一) 第四纪与第四纪分期
(二) 第四纪沉积物
(三) 地貌单元
(四) 第四纪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重点是地貌的形成发展与演化,各种地貌类型的表现形态,成因及形成时的条件,与该地貌类型相应的堆积物的特点;
掌握风化壳类型、风化壳、土壤、重力作用或块体运动概念,了解风化作用与生产建设的关系,土壤与古土壤,重力地貌及其堆积物的特征;熟悉崩塌、滑坡、错落及蠕动的地形,滑坡地貌特征、成因、类型及其发育阶段。
(一) 风化作用和残积物
(二) 土壤与古土壤
(三) 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四) 风化、重力地貌和堆积物研究的实际意义
掌握主要外动力地质作用塑造的地貌和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与特征。
掌握河流、 湖泊、沼泽和河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过程中,在河床岩石和地质构造基础上塑造了流水地貌,并形成沉积物。
(一) 河流地貌和沉积物
(二) 暂时性流水沉积物与地貌
(三) 湖泊与沼泽沉积物
(四) 流水、湖泊和沼泽堆积物研究的实际意义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掌握流水、湖泊和沼泽地质作用形成的堆积物和地貌的形成与特征。
(一) 冰川地貌和堆积物
(二) 冻土地貌和沉积物
(三) 冰川、冻土研究的实际意义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了解冰川和冻土地貌特征与堆积物
掌握风的地质作用类型及各种风蚀地貌的特点,我国黄土的主要分布、成因及黄土地貌特点,水土保持、治沙与工程建设的意义。
(一) 风力地貌和堆积物
(二) 黄土特征
(三) 风力和黄土地貌与堆积物研究的实际意义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第四纪黄土的分布、形成及主要特征,
(一) 海洋环境地貌和沉积物
(二) 海陆作用交替带的地貌和堆积物
(三) 海洋和海陆交替带研究的实际意义
了解环境海洋环境地貌特征和沉积物特点。
第八章 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定与否环境参数研究方法概述
掌握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量三种方法物理年代法、同位素年代法和其他方法。
二、课程内容
(一) 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量方法
(二) 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
了解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量三种方法物理年代法、同位素年代法和其他方法。
第九章 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
第四纪是一个气候变化非常剧烈的地质时代,学习和研究第四纪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对认识地球的气候演化是非常重要的。同时,由于第四纪是距今最近的一个地质时代,今天的气候就是第四纪气候的延续,因此,学习和研究第四纪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对认识今天的气候,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课程内容
(一) 前第四纪气候变化概述
(二) 第四纪气候变化
(三) 第四纪海平面变化
(四) 中国第四纪气候变化概况
(五) 气候变化原因和未来气候与环境变化趋势问题探讨
掌握第四纪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第十章 第四纪生物与生物地理区
了解第四纪生物界的一般特征,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生物及人类的演化。
(一) 第四纪生物界的一般特征
(二) 第四纪哺乳动物
(三) 第四纪植物群及其气候意义
(四) 第四纪软体动物和微体化石的气候与环境意义
(五) 第四纪生物地理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了解第四纪生物界的一般特征,第四纪植物群及其气候意义
了解第四纪地层划分原则、方法和方案及中国第四纪地层特点。第四纪基本概念及阶段划分;第四纪气候基本特征及其研究;第四纪生物界特征及其研究意义;人类的出现与演化阶段;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类型研究;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原则与方法。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了解第四纪地层划分原则、方法和方案及第四纪地层特点。
第四纪地质学部分是第四纪的生物群,特别是哺育乳动物群,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新构造运动是地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与重大灾害关系密切,它的研究对大型工程建设、核电站、地震预报、城市规划、环境及防灾减灾和砂矿研究等都具有实用价值。掌握新构造运动概念,新构造运动的表现,新构造运动的性质、新构造类型及新构造的研究方法。
(一) 新构造运动的概念
(二) 新构造运动的表现
(三) 新构造运动的类型和强度
(四) 新构造
掌握新构造运动概念,新构造运动的表现,新构造运动的性质、新构造类型及新构造的研究方法。了解新构造运动与重大地质灾害的关系。
第十三章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工作方法
了解野外观察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工作方法,航空、卫星照片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
(一) 航空、卫星照片的应用
(二) 野外观察研究
(三) 第四纪地质图的编制
(四) 地貌图的编制
掌握野外观察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工作方法,第四纪地质图和地貌图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