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Hydrodynamics
五、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40学时,2.5学分,第5学期
课程目的: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在工程实际中的初步应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员工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流体力学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1.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正确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动量方程的应用。掌握水流运动的分析方法。认识量纲分析与实验的关系。
3.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与方法,具有测量运动参数、分析实验数据和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
本课程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用图较多,且涉及很多流动现象及工程实践,故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实验教学。
考试为期末笔试形式,考试内容尽量避免死记硬背型,给员工更多的思考或想象空间。
考题设计:考试题大体可分为5种类型:概念型题、证明型题、叙述型题、做图型题、计算型题,重点考察员工对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计算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成绩评定:成绩为百分制。考试内容覆盖全部授课内容。课程重点内容约占全部考试内容的80~90%,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约占考试内容的50%,计算部分约占考试内容的50%。
期末成绩评定参考平时作业,未完成作业者,不许参加期末考试。
教材:《流体力学》 施永生 徐向荣 主编 科学出版社
2.《工程流体力学》孙文策主编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目的:使员工了解流体力学的任务及应用领域,掌握流体的连续介质理论和流体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以及作用在流体上的力的两种形式。本章计划2学时。
基本要求:掌握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易流动性、密度与重度、粘性与理想流体模型、压缩性与不可压模型、表面张力特性、汽化压强特性;
(一)教学重点: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密度与重度、粘性与理想流体模型、牛顿内摩擦定律、压缩性与不可压模型、质量力与表面力
(二)教学难点:连续介质模型、牛顿内摩擦定律、质量力与表面力
目的:使员工理解静水压强的特性、液体平衡微分方程,掌握水静力学的基本方程、液柱式测压计的基本原理,最终能熟练计算作用在平面、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本章计划6学时。
(一)教学重点:静水压强的特性、液体平衡微分方程、液体的相对平衡、水静力学的基本方程、液柱式测压计、作用在平面、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二)教学难点:液体平衡微分方程、液体的相对平衡、差压计、作用在平面、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注意问题:概念、原理、计算方法的理解、记忆,复习高等数学中的泰勒公式、理论力学中的合力之矩原理、材料力学中的静面矩、惯性矩。
目的:使员工理解连续性微分方程、理想液体运动微分方程、实际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掌握恒定总流连续性方程、理想液体元流的能量方程与实际液体总流的能量方程、恒定总流动量方程以及恒定平面势流。本章计划12学时。
第二节 流线、迹线、流管、流束、元流、过流断面、断面平均流速
(5) 能量方程的应用(文丘里管):例题分析(一)
(6) 能量方程的推广(有分流的能量方程与水泵):例题分析(二)
(一)教学重点:连续性微分方程,理想液体运动微分方程,实际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恒定总流连续性方程,理想液体元流的能量方程与实际流体总流的能量方程、恒定总流动量方程以及恒定平面势流。
(二)教学难点:连续性微分方程,实际液体的运动微分方程,实际液体总流的能量方程、恒定总流动量方程以及恒定平面势流。
注意问题:1)概念、原理、计算方法的理解、掌握。注意实际流体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计算断面的选取,以及解题步骤与方法;注意有涡流与势流
2)注意复习高等数学的导数、微分与曲线积分等基本方法
目的:使员工掌握流动相似的基本概念,动力相似准则及理解模型设计的基本方法,能应用量纲的和谐原理进行量纲分析。本章计划。
(一)教学重点:重力相似准则、粘性力相似准则,模型设计;量纲的和谐原理,瑞利法与 定理。
(二)教学难点:动力相似准则,量纲分析:瑞利法与 定理
注意问题:物理量的量纲单位的记忆;注意观察实际工程的模型实验。
目的:使员工了解实际液体的两种流动型态,流动阻力与水头损失的两种型式,掌握沿程损失、局部损失的分析和计算方法。本章计划11学时。
(一)教学重点:实际液体的两种流动型态的判别,均匀流的基本方程,圆管层流与紊流的流速分布、沿程阻力系数及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
(二)教学难点:圆管层流与紊流的流速分布,紊流沿程阻力系数的计算。
注意问题:紊流与层流的判别,圆管紊流的速度分布、切应力分布与紊流阻力系数经验公式的选取。
目的:使员工了解恒定孔口出流、管嘴出流、非恒定孔口管嘴出流的流量计算公式;掌握短管、简单长管、串联并联长管、沿程泄流、枝状管网的水力计算方法,理解环状管网的水力计算原理与方法,理解有压管路中水击产生的原因。本章计划6学时。
(一)教学重点:恒定孔口出流、管嘴出流;短管、简单长管、串联并联长管、沿程泄流、枝状管网的水力计算;环状管网的水力计算原理与方法;有压管路中水击产生的原因
(二)教学难点:串联并联长管、沿程泄流、枝状管网的水力计算;环状管网的水力计算原理与方法;直接水击压强与间接水击压强
注意问题:能量方程在短管中的应用,沿程阻力系数经验公式的选取与计算。